重度失眠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常见有效药物包括右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和唑吡坦。
苯二氮䓬类如艾司唑仑通过增强GABA神经抑制改善入睡困难,非苯二氮䓬类如唑吡坦选择性作用于ω1受体,缩短入睡时间且次日残留效应较小。右佐匹克隆作为环吡咯酮衍生物,可维持6-7小时睡眠结构,适合中长期治疗。
小剂量米氮平通过阻断5-HT2A受体改善焦虑性失眠,多塞平对H1受体强拮抗作用显著延长深睡眠期。阿戈美拉汀兼具褪黑素受体激动和5-HT2C拮抗双重机制,尤其适合伴随抑郁症状的顽固性失眠。
雷美替胺选择性激活MT1/MT2受体调节生物钟,对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效果显著。他司美琼作为长效褪黑素类似物,可改善中老年褪黑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早醒问题。
唑吡坦+曲唑酮组合适用于伴早醒的抑郁症患者,右佐匹克隆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降低药物依赖风险。顽固性病例可尝试低剂量喹硫平12.5-25mg调节多巴胺D2受体。
加巴喷丁对酒精戒断性失眠有效,普瑞巴林改善纤维肌痛相关睡眠障碍。中药酸枣仁皂苷提取物通过调节GABAA受体α亚基发挥镇静作用,需持续服用2-4周见效。
药物治疗需配合睡眠卫生管理,晚餐避免高脂饮食并适量补充色氨酸如香蕉、牛奶,日间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但睡前4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卧室温度保持18-22℃并使用遮光窗帘,建立固定起床时间比强制入睡更重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苯二氮䓬类药物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非苯二氮䓬类建议间歇给药。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一线疗法,可配合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技术减少药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