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需结合药物干预、手术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主要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中医调理、疼痛管理和定期复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核心病因是雌激素水平异常刺激异位内膜生长。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和孕激素制剂如地诺孕素,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内膜增生,缓解痛经和病灶进展。疗程需持续3-6个月,需监测骨质流失等副作用。
中重度患者或合并不孕时需腹腔镜手术,具体方式包括电凝术烧灼表浅病灶、囊肿剔除术切除卵巢巧克力囊肿以及子宫骶韧带切除术缓解深部浸润疼痛。术后复发率约20%-40%,建议联合药物巩固治疗。
气血瘀滞是中医主要病机,可选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配合艾灸关元穴改善盆腔循环,痛经发作期可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止痛。需持续调理3个月经周期以上,避免生冷饮食加重血瘀。
急性疼痛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严重者考虑神经阻滞治疗。热敷下腹部或低频电刺激能放松盆底肌肉,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也有助于缓解盆腔充血。
每6个月复查超声和CA125指标,观察病灶变化。计划妊娠者需评估输卵管功能,术后1年内为最佳受孕窗口期。40岁以上患者需警惕恶变风险,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活检。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减少红肉及反式脂肪摄入;规律进行瑜伽或游泳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经血逆流。经期使用暖宫贴维持腹部温度,长期痛经者可尝试盆底肌康复训练。出现进行性痛经或不孕症状应尽早就诊生殖专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