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补钙需严格遵循医嘱,重点注意适应症选择、剂量控制、输注速度、不良反应监测及禁忌人群筛查。
静脉补钙适用于急性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大量输血后枸橼酸中毒等危急情况。非危急状况优先考虑口服补钙,如骨质疏松患者每日需补充元素钙800-1200mg,可通过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制剂分次服用。静脉使用需检测血钙浓度,目标值为2.1-2.5mmol/L。
成人常规剂量为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每克钙元素需稀释于50ml生理盐水。儿童按2-4mg/kg元素钙计算,早产儿补钙需更谨慎。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避免高钙血症引发血管钙化。
钙剂输注速度不超过50mg/min,心电图监测下进行。快速输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血压骤降。外周静脉给药时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或静脉炎,中心静脉导管更安全。输注时间建议超过2小时。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备好急救设备,发生异常立即停止输注。钙剂与洋地黄类药物联用会增加毒性,需间隔4小时以上给药。
高钙血症、心室颤动、肾结石活动期患者禁用。孕妇仅在子痫前期等特殊情况使用,哺乳期需暂停喂养。长期卧床患者静脉补钙需配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日常饮食中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配合维生素D3促进吸收。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刺激骨形成。监测24小时尿钙排泄量,超过300mg需调整方案。补钙期间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建立补钙日志记录血钙、尿钙及症状变化,每3个月复查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