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高发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环境致癌物暴露及乳腺疾病史密切相关。
约5%-10%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1/2基因突变等遗传缺陷,这类人群患病风险提升至70%。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预防性药物他莫昔芬或手术双侧乳腺切除术。定期乳腺MRI联合钼靶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
雌激素长期刺激会加速乳腺细胞增殖。初潮早于12岁、绝经晚于55岁、未生育或晚育女性风险增加2-4倍。口服避孕药超过5年者需每年乳腺超声检查,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应严格评估适应症。
每日饮酒超15克酒精使风险提升10%,肥胖BMI>30导致脂肪组织过量产雌激素。建议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控制红肉摄入量每周不超过500克,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
电离辐射尤其青春期胸部放疗、有机氯农药等化学物质具有明确致癌性。从事化工行业者应穿戴防护装备,避免使用含邻苯二甲酸盐的塑料制品,新装修环境需检测甲醛浓度。
非典型增生患者癌变率达普通人群4-5倍,乳腺密度IV级者检出率升高6倍。病理确诊的良性病变需每6-12个月复查,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考虑微创旋切手术,同时配合维生素D3 2000IU/日补充。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亚麻籽含木酚素、深海鱼ω-3脂肪酸摄入,烹饪多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运动方面推荐每周3次阻抗训练结合有氧运动,乳房自检应选择月经结束后第7-10天进行。40岁以上女性每年需进行专业乳腺检查,哺乳期坚持6个月以上可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风险。出现无痛肿块、乳头溢血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