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可尝试9个安全动作促进恢复,包括腹式呼吸、踝泵运动、翻身练习、坐姿调整、站立行走、骨盆倾斜、凯格尔运动、上肢伸展及温和瑜伽。
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平躺时双手放腹部,缓慢用鼻子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缩唇呼气。每天3组每组10次,增强膈肌力量,减少腹胀并促进子宫收缩。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伤口牵拉。
卧床期间反复做脚尖上勾和下压动作,每小时20次。通过小腿肌肉收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配合脚踝旋转效果更佳,注意动作轻柔匀速。
术后24小时在护士协助下侧卧翻身,用手扶住伤口减轻压力。左右交替每2小时一次,防止褥疮和肠粘连。使用枕头支撑背部保持舒适体位,避免突然扭转腰部。
拔尿管后先摇高床头30度适应,再扶床栏缓慢坐起。保持背部挺直,膝盖高于髋部减轻腹部压力。首次坐立不超过5分钟,逐步延长至15分钟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术后24-48小时在家人搀扶下床沿站立,双手按压伤口减轻坠痛感。初期行走以病房内短距离为主,每天3次每次5分钟,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靠墙站立时收缩臀部肌肉使耻骨上提,保持5秒放松。每天10次可矫正孕期骨盆前倾,缓解腰背酸痛。坐姿时可配合收腹动作强化核心肌群,注意避免屏气。
术后2周开始,收缩阴道和肛门肌肉如同憋尿,保持3-5秒后放松。每天3组每组15次,改善盆底肌松弛和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或打喷嚏前预先收缩可减少漏尿。
双臂缓慢上举至耳侧,配合深呼吸维持10秒。喂奶前做肩部环绕运动预防颈椎劳损,使用哺乳枕减少手臂用力。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防止伤口裂开。
术后6周经医生评估后可尝试猫牛式、婴儿式等低强度体式。仰卧束角式能打开髋关节促进恶露排出,每周3次每次15分钟,需使用瑜伽垫保护腰部。
饮食方面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鲫鱼汤、蒸蛋羹加速伤口愈合,搭配菠菜猪肝补铁;每日散步20分钟改善循环,6周内避免卷腹、深蹲等剧烈运动;使用收腹带需间隔2小时放松,保持伤口干燥定期消毒。出现发热或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