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期梅毒常见于感染后2-3周,二期梅毒常见于感染后3-4周,三期梅毒通常在感染后8周以后出现,分别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骨骼损害、神经损害等,但并不代表梅毒好转或痊愈。
1、皮肤黏膜损害:一期梅毒常见于感染后2-3周,男性可见于龟头、包皮、系带等部位,女性可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部位。二期梅毒常见于感染后3-4周,早期为小丘疹,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斑块,常表现为梅毒疹,多呈铜红色、不痛不痒,表面糜烂湿润或轻度结痂,有继发感染者伴有脓性分泌物增加,传染性比较强;
2、骨骼损害:二期梅毒可发生骨骼梅毒,通常不侵犯四肢长骨,以股骨、胫骨、腓骨多见,呈不对称的破坏,有的可产生马蹄形或刀割样畸形,愈合后可产生关节畸形、骨硬化、强直或关节挛缩等;
3、神经损害:三期梅毒可累及脑膜血管神经梅毒,发生脑膜炎、脑膜血管炎。早期有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血管内膜增生、内膜不规则脱落等。晚期可发生树胶肿,造成脑实质破坏而致死;
4、其他:部分患者可发生眼部梅毒症状,如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等。也可出现肝脾肿大、腰椎穿刺抽脓血培养阳性,但血清学反应转阴性的情况。
在临床上针对梅毒不同时期的表现各有不同,当怀疑有梅毒感染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