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生殖健康 > 孕产母婴 > 正文

孕妈妈您可知脐带的秘密?

发布时间: 2023-11-16 09:4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孕期胎教中,怀孕的准妈妈常常会用中国人打招呼的方法对腹中的宝宝说:“您吃了吗?”当然,这只是沟通的开场白,要知道在孕妈妈进食的过程中,胎宝宝也在美美地享受着营养丰富的物质。因为胎盘和脐带就是宝宝获取营养物质的一大功臣。但是,准妈妈您知道关于脐带的秘密吗?

母婴之间的重要联结

脐带是何物?脐带是一端连接胎儿的脐轮,另一端连接着胎盘带状物。脐带内含有三根通道: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外面包裹着含水丰富的胶样结缔组织,称为华通氏胶,起着保护脐血管的作用,并有羊膜覆盖,游离在羊水中。脐带是胎儿的营养物质供应、气体交换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胎儿足月时脐带长约30~70cm,平均长度为50cm,直径1.0~2.5cm,常呈螺旋状扭转。

脐带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脐带异常有过长、过短、绕颈等情况,脐带的异常容易造成脐带血管血流阻断,引起胎儿缺血缺氧,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脐带长短异常

脐带长度超过70cm,称为脐带过长,而短于30cm称为脐带过短。脐带过长,易发生绕颈及缠绕肢体,也可以打结、扭曲,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意外。但当胎儿活动或临产时,脐带受压或拉紧会引起胎儿缺氧,造成胎儿窘迫,导致死胎、死产。脐带过短,受牵拉引起脐带血管受压、痉挛和缺氧,胎儿营养与排泄会受到影响,引起发育不良。在分娩时,影响胎先露的下降,导致产程延长,严重可导致胎盘早剥;由于胎先露的下降,脐带过度牵拉,影响胎儿的血供,引起胎儿窘迫,甚至脐带被拉断,危及胎儿生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秋冬孕妈妈泡脚的秘密
秋冬孕妈妈泡脚的秘密
当孕妈们的身体不再浮肿,当天气不再炎热不堪,最适合养生的季节来了。秋冬季是孕妈们最喜欢的季节了,在这个季节,孕妈可以通过泡脚等方式调节自己的身体。孕妇泡脚能活跃血液的流通,能增强抵抗力。但是孕妇泡脚要注意方式,泡脚方式不对可致流产,需...[详细]
2024-11-10 10:09
脐带是胎儿与妈妈血脉相连的明证
脐带是胎儿与妈妈血脉相连的明证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生命之桥,是胎儿与妈妈血脉相连的明证。脐带最早的演化过程脐带组织来自胚体的尿囊。人类胚胎的尿囊出现仅数周后即退化,即将退化的尿囊壁上出现了两对血管,这两对血管并未随着尿囊的退化而消失,而是越来越发达,最终形成胎儿...[详细]
2024-02-06 02:13
脐带绕颈妈妈会有哪些症状
脐带绕颈妈妈会有哪些症状
妈妈一般是指产妇,脐带绕颈是指胎儿在子宫内脐带绕绕颈部,是一种常见的胎儿发育异常情况。脐带绕颈产妇可能会出现妊娠期体征异常、胎儿心率异常、产程延长、分娩困难、胎儿窘迫的症状。1.妊娠期体征异常:脐带绕颈可能导致妊娠期体征异常,如胎动减...[详细]
2023-11-14 08:12
孕妈妈肚皮不可乱摸
孕妈妈肚皮不可乱摸
准妈妈的肚皮能乱摸吗?很多准妈妈都喜欢抚摸自己的肚皮,看到准妈妈们在左右来回或上下来回或打圈圈的抚摸肚子,其实真想告诉她们,孕妈妈不可乱摸,要讲究技巧:孕妇乱摸肚皮的3大坏处:1、频繁摸肚皮等于打催产针怀孕不到36周的孕妇,千万不要频...[详细]
2023-11-16 09:02
孕妈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孕妈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怀孕期间,很多孕妇都会出现早上嗜睡,白天精神不好,以及头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而孕妇贫血也容易出现这些症状。这让孕妇很是担心,怕自己也是贫血。那孕妈妈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贫血?贫血是怎么引起的呢?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的...[详细]
2023-11-14 10:46
给孕妈妈创造良好的居室
给孕妈妈创造良好的居室
居室中应该整齐清洁。安静舒适,不拥挤,不黑暗,通风通气。居室中最好保持一定的温度,即20-22℃。温度太高,使人头昏脑胀,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或烦躁不安。温度太低,使人身体发冷,身于感冒。夏天可通风降...[详细]
2023-11-13 12:31
孕妈妈如何缓解孕中期的身体不适
孕妈妈如何缓解孕中期的身体不适
肩膀酸痛出现时机:第20周后原因一般而言,怀孕中期后出现的肩膀酸痛多是因为血液循环不佳所造成。怀孕后的血液量会增加,到了怀孕中后期,扩大的子宫会压迫静脉,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血液循环不佳,末梢循环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再加上活动不便,运动...[详细]
2024-01-09 05:18
孕妈妈的科学睡眠诀窍
孕妈妈的科学睡眠诀窍
专家提醒:充足睡眠对准妈妈健康十分重要,也影响到腹中胎儿身体状况。1.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增强孕妈妈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产后患抑郁症的几率。2.可以使细胞能量得以补充,避免疲倦、恢复体力。3.睡眠少于6小时的孕妇剖腹产几率更...[详细]
2023-11-16 14:25
初孕妈妈应避免暴晒
初孕妈妈应避免暴晒
英国专家发出警告,为了保护未来的宝宝,刚怀孕的女性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英国皇家妇产科学会声称,在怀孕前3个月,胎儿的发育速度最快,而孕妇对高温也更敏感,因为高温会让她们感到不舒服。皇家妇产科学会发言人玛吉·布洛特说:“怀孕初期的女性在...[详细]
2023-11-14 13:29
孕妈妈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孕妈妈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都说孕妇需要补充营养,可究竟补什么,补多少都没有定论。现在好了,专家已经出台了一份孕妇营养的具体要求及标准。照着标准走,再也不用胡乱补了。怀孕期间,孕妇生理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高,而且为了维护子宫、胎盘、乳腺组织的变化还需要更多的蛋白...[详细]
2024-04-26 12:42
走路感觉肚子和小腹往下坠
走路时感觉肚子和小腹往下坠可能与盆底肌松弛、盆腔器官脱垂、妊娠后期或慢性盆腔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盆底肌松弛是常见原因,多见于产后女性或长期腹压增高人群。盆底肌群像一张吊网支撑盆腔脏器,当肌肉弹性...[详细]
2025-11-23 12:34
走路多了容易得什么病
走路过多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炎、膝关节滑膜炎、跟腱炎、应力性骨折及拇外翻等疾病。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姿势不当会导致足部、关节及软组织慢性损伤,需结合个体体质与运动强度综合判断。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详细]
2025-11-23 11:56
走路多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走路多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走路时大腿根疼可能与肌肉拉伤、髋关节病变、腰椎问题、腹股沟疝或股骨头坏死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1、肌肉拉伤剧烈运动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大腿内侧肌群拉伤,表现为局部压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可通过冰敷缓解肿胀,48小...[详细]
2025-11-23 11:18
走路肚子发胀是怎么回事
走路肚子发胀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服用益生菌、使用胃肠动力药、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1、饮食不当短时间内进食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红薯等,或吃饭时吞咽过多空...[详细]
2025-11-23 10:41
走路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走路大腿根疼是怎么回事
走路大腿根疼可能由肌肉拉伤、髋关节滑膜炎、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腹股沟疝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理疗、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1、肌肉拉伤剧烈运动或姿势不当可能导致内收肌群拉伤,表现为大腿根...[详细]
2025-11-23 10:03
走路不痛蹲下弯曲痛的很
走路不痛但蹲下弯曲时疼痛明显,可能与膝关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骨关节炎或韧带损伤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膝关节滑膜炎通常由过度劳累或受凉诱发,关节腔内积液增多导致活动受限,下蹲时压力增大引发疼痛。可通...[详细]
2025-11-23 09:25
走出恐狂症的最好方法
走出恐狂症的最好方法
走出恐狂症最好的方法是心理治疗结合药物干预。恐狂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过度恐惧,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正念减压训练及抗焦虑药物等方式综合干预。建议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详细]
2025-11-23 08:47
总有来事的感觉为啥不来
总有来事的感觉但月经迟迟不来,可能与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或围绝经期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初步排查,必要时就医检查激素水平或盆腔超声。1.精神压力长期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可能抑制下丘脑功能,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详细]
2025-11-23 08:09
总有来事的感觉但不来
总有来事的感觉但不来可能是月经失调的表现,通常与激素波动、精神压力、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有关。若排除妊娠可能,建议就医检查激素水平及盆腔超声。激素水平紊乱是常见诱因,长期熬夜或过度节食会导致下丘脑功能抑制,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表现为...[详细]
2025-11-23 07:31
总小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总小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总小便可能由饮水量过多、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频繁排尿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必要时就医检查。1、饮水量过多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尿液生成增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每...[详细]
2025-11-23 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