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不适多与激素波动、身体修复及心理适应有关,可通过医学干预、营养调理、心理疏导、适度运动及科学护理缓解。
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降可能引发潮热、情绪波动等不适。短期服用低剂量雌激素如雌二醇片、中成药益母草颗粒或针灸调理能稳定激素水平。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会阴侧切或剖腹产伤口未愈时,每日用高锰酸钾坐浴3次,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疼痛剧烈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布洛芬影响哺乳。采用侧卧姿势减少伤口压迫。
妊娠和分娩导致盆底肌松弛可能引发漏尿、下坠感。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每组15次,电刺激治疗每周2次,严重者需进行阴道紧缩术或悬吊术修复。
涨奶时用卷心菜叶冷敷,哺乳前热敷促进排空。乳腺炎需口服头孢克肟,脓肿形成则需穿刺引流。保持2-3小时哺乳频率,正确含乳姿势避免皲裂。
产后抑郁筛查量表评分≥13分需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每周1次,严重时配合舍曲林等抗抑郁药。家人参与照料新生儿,保证产妇每日连续睡眠4小时以上。
产后饮食应增加优质蛋白如鲫鱼汤、牛肉,搭配红豆薏米粥利水消肿。逐步恢复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从每天10分钟开始。使用收腹带需每2小时松开休息,恶露期间每4小时更换卫生巾。记录症状变化及时复诊,多数不适在产后6周内逐渐缓解。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