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患乳腺癌的几率受遗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环境暴露和慢性炎症等多因素影响。
BRCA1/2基因突变显著增加乳腺癌风险,家族史阳性者患病率比普通人高3-5倍。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基因检测可提前10年预警。药物治疗可选择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等内分泌抑制剂,手术预防性切除可使风险降低90%。
绝经后雌激素波动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长期激素替代治疗超5年风险增加26%。定期监测血清雌二醇水平,植物雌激素补充如大豆异黄酮每日40mg可调节平衡。临床常用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严重者需行卵巢去势手术。
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产生过量雌激素,BMI>30者发病率升高1.5倍。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在1500大卡以内,地中海饮食模式可降低风险。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关乳腺癌。
电离辐射累计剂量>100mGy风险倍增,有机氯农药残留干扰内分泌。职业暴露人群应穿戴防护装备,居家减少塑料制品加热使用。解毒食疗可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如西兰花每日200g含萝卜硫素具有抗癌活性。
糖尿病史超10年患者乳腺癌死亡率增加38%,乳腺增生久治不愈可能恶变。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乳腺纤维瘤需每半年复查。抗炎治疗可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维生素D3维持血清浓度>30ng/ml。
保持理想体重范围BMI18.5-23.9,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饮食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3脂肪酸,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更年期女性每月乳房自检应选月经结束后7-10天,发现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需立即就诊。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年做乳腺磁共振检查,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者需监测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