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杆菌是什么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部疾病,主要诱发胃炎、胃溃疡等病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由共用餐具、不良卫生习惯、胃酸分泌异常、免疫缺陷、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反酸、口臭、食欲减退等症状。
1、共用餐具传播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共用餐具或亲吻时易发生交叉感染。感染者口腔中的细菌随食物进入他人胃部后定植。预防需实行分餐制,定期消毒餐具,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感染者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联合治疗。
2、不良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未洗手、生食不洁食物等行为会增加感染概率。细菌通过粪口途径污染水源或食物后侵入人体。改善措施包括规范洗手步骤、避免饮用生水、彻底清洗果蔬。若已出现胃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克拉霉素缓释片等药物。
3、胃酸分泌异常
胃酸分泌不足时无法有效杀灭随食物进入的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细菌在胃黏膜繁殖。长期应激状态或萎缩性胃炎患者更易发生。调节措施包括规律进食、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药物治疗需选用抑制胃酸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配合抗生素如甲硝唑片、四环素片使用。
4、免疫缺陷状态
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其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幽门螺旋杆菌更易造成持续性感染。此类患者需定期进行碳13呼气试验监测,治疗时需延长抗生素疗程。常用药物包括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替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5、药物因素诱发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损伤胃黏膜屏障,为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创造条件。高危人群应避免空腹服药,必要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根治方案通常包含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三种药物联合使用。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日常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黏膜损伤。规律进食有助于维持正常胃酸分泌节律,每日适量摄入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停药4周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建议共同进行筛查和分餐管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78万次播放
5.64万次播放
5.95万次播放
5.99万次播放
5.95万次播放
6.1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