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得白内障如何治疗好
老年人白内障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措施。白内障可能与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畏光、视物重影等症状。
1、药物治疗
早期白内障可遵医嘱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延缓病情进展。药物通过抑制晶状体蛋白氧化变性发挥作用,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混浊。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视力,若出现眼红、刺痛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
2、超声乳化术
适用于中等程度白内障,通过超声波乳化吸除混浊晶状体,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切口仅2-3毫米,术后1-3天可恢复基本视力。术前需评估角膜内皮功能,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
3、囊外摘除术
针对成熟期白内障或伴有晶状体脱位的情况,需完整摘除混浊晶状体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需佩戴防护眼罩1周,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约1个月视力可逐步稳定。
4、生活护理
日常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补充叶黄素、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避免长时间用眼,每阅读30分钟应远眺放松,室内照明亮度需达到300勒克斯以上。
5、中医调理
肝肾阴虚型可配合杞菊地黄丸,脾虚气弱型适用补中益气汤。针灸选取睛明、太阳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中药熏蒸选用菊花、密蒙花等药材,水温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
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提重物等行为,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定期监测眼压和眼底情况,若出现突发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诊。建议每年进行1次检查,早期发现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并发症。日常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增强睫状肌调节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708次播放
4506次播放
6531次播放
1252次播放
1233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