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与2型的区别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年龄分布、治疗方式及胰岛素依赖程度。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需终身依赖胰岛素;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多见于中老年,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药物控制。
一、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由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通常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触发因素有关。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肥胖、缺乏运动和高热量饮食是常见诱因。
二、起病年龄
1型糖尿病多在30岁前发病,儿童和青少年占比高,起病急骤。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近年有年轻化趋势,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
三、症状特征
1型糖尿病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骤降和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出现乏力、伤口愈合缓慢,常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
四、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需每日注射胰岛素,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2型糖尿病首选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口服降糖药,严重时需联合胰岛素治疗。
五、并发症风险
1型糖尿病更易早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和肾病。2型糖尿病以心血管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为主,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更高。
两类糖尿病患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规律运动与均衡饮食。1型糖尿病需严格计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型糖尿病应控制总能量并增加膳食纤维。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81万次播放
4万次播放
4.19万次播放
3.5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