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中医怎么调理
小儿厌食可通过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调理、捏脊疗法、情志调护等方式进行中医调理。小儿厌食可能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情志失调、外感邪气、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大便异常等症状。
1、饮食调节
饮食调节是改善小儿厌食的基础方法,需遵循定时定量、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可适当食用山药粥、山楂麦芽饮等健脾开胃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或强迫进食。脾胃虚弱者可少量多餐,饮食积滞者需暂时减少食量并配合消食导滞的食疗方。
2、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脾胃功能。常用手法包括补脾经、揉板门、摩腹等,每日可重复进行。脾虚者重点按揉足三里、中脘穴,食积者可加清大肠经。操作时手法需轻柔,每次持续10分钟,建议家长在专业指导下学习规范操作。
3、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辨证选用健脾消食类药物。脾胃虚弱可用小儿健脾颗粒、醒脾养儿颗粒,饮食积滞适用保和丸、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湿热内蕴者可选用藿香正气口服液,阴虚型需用养胃增液汤加减。所有药物均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服药。
4、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调节脏腑功能。操作时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皮肤,重点加强脾俞、胃俞等穴位,每次3-5遍。此法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但皮肤破损、发热期间禁用。建议家长在专业培训后操作,手法需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5、情志调护
情志调护着重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就餐时训斥或过度关注进食量,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环境。可通过游戏引导、故事激励等方式培养进食兴趣,肝气犯胃型患儿需配合疏肝理气的心理疏导。长期压力导致的厌食需结合家庭行为干预。
小儿厌食调理期间,家长应保持耐心,记录每日饮食和症状变化。避免餐前零食和含糖饮料,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胃肠蠕动。若调理2-4周未见改善,或伴随消瘦、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坚持1-3个月,症状缓解后仍需巩固调理以防复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902次播放
3632次播放
2651次播放
7934次播放
5549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