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骨质增生的症状及如何治疗
胸椎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胸椎骨质增生可能与长期劳损、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背部钝痛、晨僵、神经压迫症状等。
1、局部疼痛
胸椎骨质增生常引发胸背部持续性钝痛,久坐或劳累后加重。疼痛可能向肋间放射,形成束带样不适。生理性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病理性疼痛需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急性期疼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
2、活动受限
椎体边缘骨赘形成会导致胸椎活动度下降,转身、弯腰动作受限。轻度受限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理疗改善,中重度需关节松动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时可能出现步态异常,需联合使用依托考昔片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控制炎症。
3、神经压迫
增生骨赘压迫神经根可引发上肢麻木、刺痛感,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早期可尝试牵引治疗配合维生素B1片,进展期需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摘除骨赘。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提示脊髓受压,需急诊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4、晨僵现象
晨起时胸椎僵硬超过30分钟是典型表现,活动后逐渐缓解。睡眠时使用记忆棉床垫减轻压力,晨起前可预先服用洛索洛芬钠片。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加用阿仑膦酸钠维D3片,同时进行八段锦等柔韧性训练。
5、继发畸形
严重骨质增生可能导致胸椎后凸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轻度畸形通过支具矫正,重度需行椎体成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维持骨量,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
胸椎骨质增生患者应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避免久坐和负重活动。饮食需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每坐立1小时需起身活动胸椎。若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排便异常,应立即就诊评估手术指征。康复期可配合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439次播放
2127次播放
7934次播放
1137次播放
5832次播放
256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