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医怎么根治
痛经可能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虚、湿热瘀阻等原因引起,中医可通过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补气养血、调补肝肾、清热除湿等方式治疗。
一、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型痛经多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色暗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可能伴有乳房胀痛或胁肋胀满。治疗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包括血府逐瘀丸、少腹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等。日常应避免情绪波动,经前可适量饮用玫瑰花茶帮助行气解郁。
二、寒湿凝滞
寒湿凝滞型痛经常因经期受寒或贪食生冷所致。典型症状为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经血暗红夹血块,可能伴随畏寒肢冷、面色青白。中医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温经汤、桂枝茯苓胶囊等。建议经期保暖,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饮食避免冰淇淋等寒凉食物。
三、气血虚弱
气血虚弱型痛经多见于体质虚弱者,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量少色淡质稀,可能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萎黄。治疗需补气养血,常用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归脾丸等中成药。日常可食用红枣、枸杞、山药等补益食材,配合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四、肝肾亏虚
肝肾亏虚型痛经常见于多次流产或久病体虚者,症状为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膝酸软,经量少质稀,可能伴头晕目眩、耳鸣健忘。中医主张调补肝肾,常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胶等。建议避免熬夜劳累,可按摩太溪、三阴交等穴位。
五、湿热瘀阻
湿热瘀阻型痛经多因湿热内蕴或感染所致,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经血暗红黏稠有异味,可能带下黄稠。治疗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可选用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日常应保持会阴清洁,饮食避免辛辣油腻。
中医根治痛经需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系统调理。治疗期间应记录月经周期、疼痛程度等变化,配合艾灸、拔罐等外治法增强疗效。日常注意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游泳及性生活,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可适量增加姜糖水、桂圆等温补食材。若痛经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腹痛,应及时复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7万次播放
6.32万次播放
6.95万次播放
6.7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