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的中草药都有哪些
具有利尿作用的中草药主要有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玉米须等。这些中草药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尿液排出,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情况,使用前需经中医辨证。
1、茯苓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其利尿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实现,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常与白术配伍增强健脾渗湿功效,代表方剂如五苓散。茯苓多糖还具有调节免疫作用,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2、泽泻
泽泻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所含泽泻醇能显著增加尿量及钠、氯排泄,对肾炎水肿、高血压性水肿效果显著。常与茯苓配伍治疗水湿停滞,如泽泻汤。需注意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虚滑精者忌用。
3、车前子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其黏液质可形成胶体渗透压促进水分排出,对泌尿系感染所致小便涩痛尤为适用。现代研究证实其车前子苷具有抗炎作用,常与木通配伍如八正散。脾虚泄泻者需配伍健脾药使用。
4、猪苓
猪苓是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其利尿成分猪苓多糖能抑制肾小管水重吸收,对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明显。常与茯苓、泽泻组成四苓散,但利水作用较强,阴虚津伤者慎用,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5、玉米须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所含皂苷类物质能扩张肾血管增加滤过率,对慢性肾炎、高血压的轻度水肿安全有效。可单味煎水代茶饮,也可配伍金钱草治疗尿路结石。因利尿作用温和,适合长期调理使用。
使用利尿类中草药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避免长期单用以防电解质紊乱。水肿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若出现乏力、心悸等低钾症状应及时就医。肾功能不全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孕妇慎用强效利尿药材。配合适量运动如八段锦可增强水液代谢,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水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539次播放
7934次播放
2003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2897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