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肛门失禁可能由肛门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脱垂、炎症性肠病、老年性肌肉退化等原因引起。肛门失禁主要表现为无法自主控制排便,可能伴随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肛门括约肌损伤
肛门括约肌损伤是肛门失禁的常见原因,多由分娩撕裂、肛周手术或外伤导致。分娩过程中会阴撕裂可能直接损伤括约肌结构;痔疮切除术或肛瘘手术也可能影响肌肉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急迫、稀便控制困难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损伤程度,轻度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康复,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2、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或脊髓损伤等疾病可能干扰直肠神经传导,导致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这类患者常伴有肢体麻木、排尿障碍等神经症状。需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注射液等改善神经功能,同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控制腹泻症状。
3、直肠脱垂
直肠全层或黏膜层脱出肛门会牵拉括约肌,长期脱垂可导致肌肉松弛失能。患者常有肛门坠胀感、黏液便等症状。初期可通过提肛锻炼改善,严重脱垂需行直肠悬吊术或Delorme手术。合并便秘者需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排便。
4、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直肠炎症会破坏肠壁神经丛,急性期肠管痉挛与慢性期瘢痕形成均可导致失禁。患者多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治疗。腹泻时可短期配合洛哌丁胺胶囊缓解症状。
5、老年性肌肉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群逐渐萎缩,神经反射减弱,尤其合并慢性便秘者更易出现失禁。这类患者常伴有尿失禁、行走乏力等老年综合征表现。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进行盆底肌训练,必要时使用聚卡波非钙片改善粪便性状。
肛门失禁患者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皮肤保护剂预防皮炎。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建议每日进行提肛运动,每次收缩维持5秒,重复10-15次。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定期复查,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应监测血糖和肢体感觉变化。出现持续症状加重或发热等感染迹象时须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8.25万次播放
8.37万次播放
7.64万次播放
7.6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