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输尿管狭隘怎么办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可通过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输尿管扩张术、输尿管再植术、肾造瘘术等方式治疗。先天性输尿管狭窄通常由输尿管发育异常、输尿管瓣膜形成、输尿管周围纤维化、输尿管结石嵌顿、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
1、定期复查
轻度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患者若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进行超声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监测病情。复查频率为每3-6个月一次,重点观察肾盂积水程度变化。复查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和剧烈运动。若出现腰酸胀痛、尿频尿急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2、药物治疗
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存在肾绞痛时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伴有肾功能损害者需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输尿管扩张术
适用于中段输尿管局限性狭窄,通过膀胱镜或经皮肾镜置入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期间避免弯腰和重体力劳动。该手术创伤较小但存在再狭窄概率,术后1年内需每3个月复查尿流动力学。
4、输尿管再植术
针对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通过开放或腹腔镜手术将输尿管重新植入膀胱。术前需进行尿培养排除感染,术后留置导尿管7-10天。该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可能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并发症。
5、肾造瘘术
对于重度肾积水伴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急诊行经皮肾造瘘引流。术后每日记录引流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待肾功能稳定后,再择期处理输尿管狭窄问题。长期留置肾造瘘管者需每月更换引流袋。
先天性输尿管狭窄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3克。避免食用菠菜、竹笋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以防结石形成。适度进行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但禁忌做会增加腹压的负重训练。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育龄期女性怀孕前需进行专项泌尿系统评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19万次播放
4.49万次播放
4.17万次播放
3.7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