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咬牙齿是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咬牙齿可能与精神紧张、牙齿咬合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缺钙、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心理调节、口腔矫正、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精神紧张
长期焦虑或压力过大会导致咀嚼肌不自主收缩。白天积累的情绪压力可能在睡眠中通过磨牙释放,表现为下颌反复运动并发出摩擦声。建议通过冥想、规律作息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
2、牙齿咬合异常
牙齿排列不齐或缺失牙会导致咬合关系失调,睡眠时下颌为寻找舒适位置而频繁运动。长期磨牙可能引发牙釉质磨损、颞下颌关节疼痛。需口腔科检查,使用咬合垫或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
3、胃肠功能紊乱
胃酸反流或肠道寄生虫刺激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发磨牙。这类情况常伴随腹胀、腹痛,儿童更为常见。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或阿苯达唑片驱虫治疗。
4、缺钙
钙离子缺乏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夜间咀嚼肌痉挛。多见于生长发育期儿童或骨质疏松人群,需检测血钙水平后补充碳酸钙D3片,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
5、药物因素
部分抗抑郁药如盐酸帕罗西汀片可能引起肌肉张力变化导致磨牙。如服药后新发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损伤颞下颌关节。
建议减少睡前咖啡因摄入,用热毛巾敷咬肌区放松。持续磨牙超过1个月或伴随头痛、耳鸣时,需口腔科与神经科联合排查。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检查乳牙磨损情况,避免影响恒牙发育。白天有意识保持上下牙分离状态,可降低夜间磨牙频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182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