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月经期拉肚子
月经期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补充益生菌、服用药物、中医调理等方式防治。月经期腹泻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胃肠功能紊乱、激素水平波动、盆腔充血刺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月经期胃肠敏感,应避免生冷、辛辣及高脂食物。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羹,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土豆,有助于缓解电解质紊乱。每日少量多餐,减少一次性进食量对胃肠的刺激。经期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可能加重肠蠕动的饮品。
2、热敷腹部
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暖宝宝敷于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子宫收缩引发的牵涉痛,同时降低肠道痉挛概率。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可隔衣物进行。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效果更佳。
3、补充益生菌
经期肠道菌群易失衡,可适量食用无糖酸奶、泡菜等富含益生菌的食品,或选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益生菌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致病菌过度繁殖,改善腹泻症状。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
4、服用药物
严重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吸附肠道毒素,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抑制肠蠕动,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菌群。若伴随痛经,可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避免破坏正常肠道微环境。
5、中医调理
脾虚湿盛者可用参苓白术丸健脾化湿,肝气犯胃者适用逍遥丸疏肝和胃。经前一周开始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每次10-15分钟。日常可饮用生姜红枣茶温中散寒,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加重肝脾失调。
月经期需保持腹部保暖,穿着高腰棉质内裤避免受凉。每日饮温水1500-2000毫升,适当补充淡盐水预防脱水。记录腹泻与月经周期的关联性,若持续3个月经周期未缓解或出现血便、发热等症状,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肠易激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经期后适量运动如瑜伽、散步可增强胃肠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53万次播放
5.56万次播放
5.64万次播放
5.87万次播放
4.95万次播放
5.3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