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头孢克肟颗粒等方式治疗。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变化、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是小儿肠炎的常见原因,患儿可能出现水样便、尿量减少等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使用抗生素。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液脓血便,伴有明显腹痛。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细菌性肠炎患儿需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饮食不当
进食生冷、变质食物或暴饮暴食可能诱发肠炎,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治疗需暂时禁食4-6小时后,逐步过渡到米汤、稀粥等清淡饮食。可配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4、气候变化
季节交替时腹部受凉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性状基本正常。建议家长做好腹部保暖,使用丁桂儿脐贴辅助缓解症状,适当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
5、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营养不良患儿更易发生严重肠炎,可能伴随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除常规治疗外,需及时静脉补液,必要时住院观察。长期反复肠炎患儿建议检查免疫功能。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大便性状,腹泻期间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恢复期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可适量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嗜睡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交叉感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79万次播放
2.07万次播放
1.9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