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强迫症”威胁白领健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现在,很多白领的私人生活从下班才开始,无
手机查看

2018-06-22 14:44 阅读:3.74万

现在,很多白领的私人生活从下班才开始,无视疲惫的身体,还要继续熬夜打游戏、上网、看书、看电影、聚会……没什么事可做时却不愿睡觉,非要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这正是“晚睡强迫症”的典型表现。

近日,某健康论坛上一项名为“你有没有晚睡强迫症”的网络调查,数千名网友参与调查,根据列出的多项“症状”,其中七成人选择“有”。晚上回家后,困倦感就变成了亢奋,开始上网,或者看小说或电影。打游戏总想着下一局就是最后一局,看连续剧想着看完这集就睡觉,结果每次都食言。

这几项提法得到大多数职场人士的认可,纷纷表示自己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其实,以上几类情况几乎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通病,工作所迫、生活习惯所致、缓解压力的需要、打发时间等,是他们保持晚睡习惯的主要理由。

这种将熬夜当做习以为常的事情,非要等到身体劳累得不行才恋恋不舍地进入梦乡的状况,其实是一种强迫症的体现。从健康的角度讲害处颇多。

不规律的睡眠以及压力会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让人容易被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找上身;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造成“晚睡强迫症”通常有两种原因。一是对白天生活的无声抗议。晚睡族往往是白天劳累了一天,压力很大,到了晚上需要依靠亢奋去除心理上的疲惫才能入睡。这类人多会沉溺在网络上,观看网络视频、泡论坛、聊天、流连夜店,或是在快节奏的强劲音乐中疏散压力。

二是对睡眠的认识形成了习惯性误区。强迫性晚睡与失眠有本质区别。失眠是想睡睡不着,强迫性晚睡则是逼着自己保持清醒。通常情况下,强迫性晚睡者并非被生理逼迫而是一种心理需要。做事情一定要等到夜深人静时,比如收拾房间、看杂志、写文章等。

对此,下班后可安排一些健康的运动来释放压力,让身体和心理同时渴望睡眠,逐渐养成早睡的习惯。因工作需要被迫形成晚睡习惯的人,实际上是由于压力太大而形成了焦躁情绪,应该学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尽量不要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同时放松心情,正视压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睡眠长短决定寿命
睡眠长短决定寿命
人一天必须要睡足8小时?调查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每晚平均睡4小时以下的人,有8...

桂林市人民医院 谢琪

3.59万次播放 2018-08-08

精神心理卫生领域六类大众最关心问题
精神病(psychosis):一般是泛指重型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往往病因不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中国人的吸烟情况,控烟任重道远
与2010年相比,2015年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

湖南省肿瘤医院 胡小翠

3.78万次播放 2018-06-27

生气的危害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我们的情绪和我们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我们情绪的主人。那么日常生活中生气的危害有哪些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

3.8万次播放 2018-06-26

活到寿命极限的10个方法
最近的一些详尽的关于长寿方面的科学研究显示,我们可以帮你把死神远远地拒之门外。当然,我们不可能让你奢望长生不死,但我们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科学,也更健康,也就是说...

湖南省肿瘤医院 胡小翠

4.48万次播放 2018-06-25

手机依赖症如何缓解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旦手机没...

4.23万次播放 2018-06-22

戒烟的理由有哪些
对无症状吸烟者的戒烟理由:吸烟使人易患各种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对于您家人和周围的人来讲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如果戒烟,您的健康状态将会得到改善;现在禁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

3.99万次播放 2018-06-22

华法林的用药注意事项
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90分钟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36-42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反映凝血酶原、因子VII、因子X...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 任师颜

4.06万次播放 2018-06-22

如何改变孩子的“窝里横”
爸妈过分溺爱宝宝,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宝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宝宝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爸妈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宝宝要严爱相济,让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

3.96万次播放 2018-06-22

孩子的“窝里横”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

4.09万次播放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