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
宝宝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癫痫、脑膜炎、低钙血症、脑损伤等原因引起。抽搐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抽动、意识丧失或双眼上翻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干预措施。
1、高热惊厥
6个月至5岁婴幼儿体温骤升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多伴随呼吸道感染。发作时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持续1-3分钟可自行缓解。家长需立即让孩子侧卧防止误吸,松解衣领散热,记录发作时间与表现。反复发作需排查热性惊厥附加症等遗传因素。
2、癫痫
婴幼儿癫痫可能由围产期缺氧、皮质发育不良等导致,典型症状包括点头痉挛或局灶性抽搐。需通过视频脑电图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丙戊酸钠糖浆等抗癫痫药物。发作期间避免强行按压肢体,防止舌咬伤。
3、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除抽搐外多伴发热、喷射性呕吐及前囟膨隆。需紧急进行腰椎穿刺检查,确诊后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新生儿期B族链球菌感染是常见致病菌,孕晚期筛查可预防。
4、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会导致血钙低于2mmol/L,引发手足搐搦或喉痉挛。需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后续补充维生素D滴剂和碳酸钙颗粒。早产儿及人工喂养婴儿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5、脑损伤
产伤、窒息或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脑水肿或出血性梗死,引发抽搐。头部CT可显示病变位置,急性期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后期配合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营养神经。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
家长发现宝宝抽搐时应保持镇定,移除周围危险物品,用手机记录发作过程以便医生判断。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送医,避免喂食或强行撬开牙关。日常注意预防接种、补充维生素D,有癫痫家族史的婴幼儿需定期随访脑电图。恢复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声光刺激诱发再次发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26万次播放
1.17万次播放
1.83万次播放
1.61万次播放
1.94万次播放
1.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