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贫血怎么办
营养不良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剂、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B12、输血治疗等方式改善。营养不良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同时摄入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食。长期素食者需注意搭配豆类、坚果等植物性铁来源。
2、补充铁剂
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可快速提升血红蛋白水平。铁剂治疗需持续3-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反应。建议餐后服用减少刺激,维生素C可增强铁剂吸收效果。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3、补充叶酸
叶酸片适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见于妊娠期或长期饮酒人群。叶酸缺乏会导致DNA合成障碍,每日补充0.4-1毫克可纠正贫血。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等食物富含叶酸,但烹饪过程易造成流失。合并维生素B12缺乏时需同步补充,避免单独使用叶酸加重神经系统损害。
4、补充维生素B12
甲钴胺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用于内因子缺乏或吸收障碍患者,常见于胃切除术后或自身免疫性胃炎。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神经系统病变,肌注治疗初期需每周给药,后期改为每月维持。长期严格素食者需通过强化食品或制剂补充,舌下含服剂型可部分替代注射。
5、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克每升的重度贫血患者需输注浓缩红细胞,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同时纠正血容量不足,慢性贫血患者需控制输血速度防止循环超负荷。输血后仍需针对病因治疗,反复输血需警惕铁过载风险。
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每周摄入动物肝脏或血制品2-3次,烹饪时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婴幼儿、孕妇及月经量多女性等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血红蛋白。出现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铁剂导致铁过量。合并慢性胃肠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改善营养吸收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99万次播放
5.77万次播放
6.05万次播放
6.29万次播放
5.8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孕晚期肚子痒怎么回事
- 2 阴道炎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 3 手脚长牛皮癣了怎么办
- 4 镇静剂对大脑的损害能恢复吗,怎
- 5 阴虱治疗方法有哪些
- 6 中医治疗狐臭的方法
- 7 胸平扫ct可以排除肺癌吗
- 8 复印机对孕妇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