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动症是怎么得的
孩子多动症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脑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多动症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症状。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干预、学校干预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多动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或近亲属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发病概率较高。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等遗传变异有关。对于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但确诊仍需结合临床表现。
2、环境因素
孕期接触烟草、酒精、毒品等有害物质可能增加胎儿患多动症的风险。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围产期并发症也与多动症发病相关。铅暴露等环境毒素可能影响神经发育。家长需注意为孩子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孕期妇女应严格戒烟戒酒,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3、神经发育异常
多动症患儿前额叶皮层、基底神经节等脑区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这些区域与注意力调节、行为控制密切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体积减小、脑血流灌注异常等改变。家长发现孩子有注意力缺陷症状时,可考虑进行专业的神经心理评估。医生可能会开具哌甲酯缓释片、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4、脑损伤
创伤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可能导致多动症样症状。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围产期脑损伤也是危险因素。对于有脑损伤史的孩子,家长需定期随访其认知和行为发育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盐酸哌甲酯片、阿托莫西汀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并结合认知训练进行康复。
5、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关系紧张、教养方式不当、学校适应不良等心理社会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症状。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不良经历会影响孩子情绪行为调控。家长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心理治疗如行为疗法、认知训练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盐酸托莫西汀胶囊、哌甲酯控释片等药物配合心理干预。
多动症患儿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结构化日常生活,分解任务目标,给予及时正面反馈。学校老师可配合采用座位调整、任务分解等课堂干预措施。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症状变化调整干预方案。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大压力,多给予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08万次播放
6.33万次播放
6.71万次播放
7.13万次播放
6.86万次播放
6.82万次播放
6.2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