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着腰疼是怎么回事
趴着腰疼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背筋膜炎、泌尿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调整姿势、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腰肌劳损
长时间趴着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引发腰肌劳损。腰肌劳损通常表现为腰部酸痛、僵硬,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患者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放松肌肉,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
趴着时腰椎承受压力增大,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常伴随腰部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腰部牵引、理疗等物理治疗。疼痛严重时需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甲钴胺片、依托考昔片、美洛昔康片等药物,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
3、腰背筋膜炎
趴着可能导致腰背部筋膜受到牵拉或受凉,引发腰背筋膜炎。腰背筋膜炎表现为腰部弥漫性疼痛,晨起时加重,活动后减轻。患者可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式缓解症状,避免受凉。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酮洛芬凝胶、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外用药物。
4、泌尿系统疾病
趴着可能压迫肾脏等泌尿器官,诱发或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腰痛多为一侧或双侧腰部钝痛,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如使用排石颗粒、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
5、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趴着时可能因腰椎承重能力下降而出现腰痛。骨质疏松多表现为腰背部慢性疼痛,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患者应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改善骨密度。
趴着腰疼时应及时调整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日常生活中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适当进行腰部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增强腰背肌力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若腰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54万次播放
5.35万次播放
5.7万次播放
5.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