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并使用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心脏和血管结构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狭窄或畸形等疾病。心血管造影可分为冠状动脉造影、外周血管造影等多种类型,需在专业医疗设备下由医生操作完成。
1、检查原理
心血管造影利用含碘造影剂在X光下的显影特性,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目标血管,实时显示血流动态和血管形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干扰,更清晰呈现血管病变。该检查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斑块位置及侧支循环情况。
2、适用疾病
心血管造影常用于诊断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急重症,也可评估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畸形。对于疑似冠心病患者,能明确冠状动脉堵塞位置和范围,为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提供依据。外周血管造影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动脉狭窄等疾病。
3、操作流程
术前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和碘过敏试验,术中在局部麻醉下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置入导管。医生在DSA设备引导下将导管送至目标血管,注入造影剂并多角度拍摄影像。整个过程约需30-60分钟,患者需保持体位配合呼吸指令。
4、风险控制
可能出现造影剂过敏、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评估造影剂肾病风险。现代低渗透压造影剂和桡动脉入路技术显著降低了检查风险。术后需加压包扎穿刺点并监测生命体征。
5、替代方案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作为筛查替代手段,但无法替代造影的诊断金标准地位。心脏磁共振成像适用于心肌病评估,血管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斑块筛查有优势。负荷试验等无创检查异常时仍需造影确诊。
接受心血管造影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有无皮疹或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糖尿病患者需暂停二甲双胍类药物48小时。长期服用抗凝药者要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建议术后1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穿刺部位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36万次播放
3.53万次播放
3.33万次播放
4.14万次播放
4.01万次播放
3.8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