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实现。缺血性脑卒中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过高会导致脑血管壁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日常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2、调节血脂
高脂血症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脂水平,异常者需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日常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酒精过量可导致血压波动和心房颤动。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必要时寻求戒烟门诊帮助。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和酗酒行为。
4、合理饮食
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200-350克水果,适量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限制加工肉类、含糖饮料,烹调多用蒸煮方式,少用煎炸。超重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
5、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可分次完成。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的范围。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中式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避免清晨血压高峰时段剧烈运动。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体检,重点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指标。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心房颤动患者应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出现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卒中征兆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把握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窗。日常保持乐观心态,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精神紧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98万次播放
4.39万次播放
4.9万次播放
4.88万次播放
5.2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