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铁丢失过多、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可能与饮食不均衡、胃肠功能异常、多胎妊娠、月经量过多、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等症状。
1、铁摄入不足
妊娠期女性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若日常膳食中富含铁的食物摄入不足,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是铁的良好来源,但部分孕妇可能因饮食习惯或妊娠反应而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长期素食或偏食的孕妇更易出现铁摄入不足的情况。建议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
2、铁吸收障碍
妊娠期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胃酸分泌减少或胃肠蠕动减慢会降低铁的吸收率。某些食物如浓茶、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或高钙食物与铁剂同服时,也会抑制铁的吸收。慢性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等病理状态进一步加剧铁吸收障碍。孕妇应避免与铁吸收相克的食物同食,分餐服用铁剂与钙剂,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3、铁需求增加
妊娠期血容量扩张及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铁元素,单胎妊娠时铁需求量约为1000毫克,多胎妊娠时需求更高。孕中晚期是铁需求的高峰期,未及时补充易导致储存铁耗竭。青少年孕妇或两次妊娠间隔短的孕妇更易因铁储备不足而发生贫血。这类情况需在产检时监测血清铁蛋白指标,及时开始预防性补铁,可选择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剂型。
4、铁丢失过多
孕前存在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慢性失血情况,或妊娠期间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产科出血性疾病时,会加速体内铁的流失。反复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轻微但持续的失血也可能成为诱因。对于有出血倾向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补充铁剂如富马酸亚铁颗粒、硫酸亚铁缓释片等,并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
5、慢性疾病影响
合并慢性感染、炎症性肠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时,炎症因子会干扰铁代谢,导致铁利用障碍。这类贫血属于慢性病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混合型,需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和补铁。孕妇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还可能引发胃肠黏膜损伤导致隐性失血。此类复杂情况需由产科与相关专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应从孕前开始,建议备孕期女性检测铁储备情况,孕期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日常饮食应保证瘦肉、动物血制品、深色蔬菜的摄入,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与含铁食物同食,服用铁剂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明显乏力、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孕期的铁补充剂,不可自行超量服用以免引起铁过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14万次播放
1.0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