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感染是怎么回事
泌尿系结石感染可能由尿路梗阻、细菌感染、代谢异常、尿流动力学改变、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
1、尿路梗阻
泌尿系结石可能导致尿路梗阻,使尿液滞留并增加细菌滋生概率。尿路梗阻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流变细、下腹部胀痛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扩张输尿管,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感染。结石较大时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
2、细菌感染
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可直接引发尿路感染并促进结石形成。感染常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及发热症状。确诊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感染控制后需通过双氯芬酸钠栓缓解肾绞痛。
3、代谢异常
高钙尿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疾病易导致草酸钙或尿酸结石形成。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腰部隐痛,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片调节尿酸,配合枸橼酸钾颗粒预防结石复发。日常需限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
4、尿流动力学改变
神经源性膀胱或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会改变尿液排泄动力,增加结石滞留风险。这类情况需先治疗原发病,如使用非那雄胺片改善前列腺增生,配合托特罗定缓释片调节膀胱功能。严重排尿障碍者需留置导尿管缓解梗阻。
5、免疫防御功能下降
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尿路黏膜防御能力降低,更易继发感染性结石。除控制血糖外,可短期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增强免疫,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消炎利尿。定期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石合并感染。
泌尿系结石感染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充足饮水,避免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度进行跳跃运动促进小结石排出。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长期卧床者应每2小时变换体位预防结石形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49万次播放
6.04万次播放
6.29万次播放
5.88万次播放
6.42万次播放
6.15万次播放
5.9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