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朵流水怎么回事
耳鸣耳朵流水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耵聍栓塞、外耳道湿疹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耳鸣、耳朵流水等症状。可能与频繁掏耳、游泳进水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中耳炎
中耳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常见耳闷、听力下降、耳朵流脓等症状。急性期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若反复发作或伴有胆脂瘤,可能需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3、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可由外伤、炎症或气压损伤导致,表现为突发耳痛、耳鸣、耳道出血或流水。小穿孔多可自愈,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较大穿孔或长期不愈者,可能需行鼓膜修补术。可配合使用洛美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
4、耵聍栓塞
耵聍腺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时,可能形成硬块堵塞耳道,引发耳鸣、耳闷及继发感染流水。建议由医生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冲洗取出,避免自行掏挖。合并感染时可短期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
5、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常与过敏、局部刺激有关,表现为耳道瘙痒、渗液、结痂。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急性期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渗液明显时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过敏因素。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入耳。出现耳鸣伴流水症状时,不可自行使用偏方或尖锐物品清理耳道。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眩晕等表现,需立即至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耳内镜、听力检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79万次播放
5.8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