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怎么查出来
食管炎可通过胃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确诊。食管炎通常由胃酸反流、感染、药物刺激、免疫因素、物理损伤等原因引起。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炎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内镜可直观判断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检查时可能发现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见食管狭窄。胃镜检查还能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帮助鉴别反流性食管炎、嗜酸性食管炎等类型。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以上,过程中可能引起短暂咽喉不适。
2、食管钡餐造影
食管钡餐造影通过X线观察钡剂通过食管时的形态变化,可发现食管蠕动异常、狭窄或溃疡。该方法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能显示食管裂孔疝等结构异常。但对比胃镜检查,其对早期黏膜病变的敏感性较低,通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检查前需空腹,检查后需多饮水促进钡剂排出。
3、食管测压
食管测压通过导管测量食管各段压力变化,评估食管蠕动功能和括约肌压力。该方法主要用于排查贲门失弛缓症等动力障碍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继发食管炎。检查时需经鼻插入测压导管,可能引起轻微恶心感。异常结果表现为食管收缩波幅降低或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不全。
4、24小时食管pH监测
24小时食管pH监测通过鼻腔放置电极持续记录食管内酸度变化,量化胃酸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该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能明确酸反流与症状的关联性。检查期间需正常饮食并记录症状发作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电极脱落。结果异常表现为食管pH值低于4的总时间超过4%。
5、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胃镜获取食管黏膜标本进行显微镜分析,可确诊感染性食管炎或嗜酸性食管炎。真菌性食管炎可见菌丝孢子,病毒性食管炎可见包涵体,嗜酸性食管炎则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活检还能鉴别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取材部位通常选择病变最显著处,至少取2-3块组织以提高检出率。
确诊食管炎后需根据病因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饭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控制体重,睡眠时抬高床头。感染性食管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胶囊或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片,禁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黏膜的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出现吞咽困难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72万次播放
6.29万次播放
6.21万次播放
6.4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