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中医病名叫什么
电解质紊乱在中医理论中并无完全对应的病名,但根据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津液失调”“消渴”“痿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其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辨证施治。
1、津液失调
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口渴、尿少或尿多等症状,与中医“津液失调”概念相似。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其生成、输布与排泄依赖肺、脾、肾三脏协调。肺失宣降可致津液不布,脾失健运则水湿停滞,肾气不足会引起津液固摄失常。治疗可选用生脉饮口服液、五苓散颗粒等方剂调理气化功能,配合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2、消渴证
低钾血症引起的肌无力或高钠血症导致的多饮多尿,符合中医“消渴”中上消、下消的表现。该病机多与阴虚燥热相关,肺胃津伤可见烦渴引饮,肾阴亏虚则尿频量多。常用知柏地黄丸、玉女煎等滋阴清热,严重者需配合生脉注射液静脉给药。日常可食用百合、麦冬等药食同源之品。
3、痿证
严重低钾血症引发的肢体软弱无力,对应中医“痿证”范畴。黄帝内经提出“治痿独取阳明”,强调脾胃运化对肌肉濡养的重要性。湿热浸淫型可用加味二妙丸,肝肾亏虚型宜选虎潜丸。针刺以阳明经穴为主,配合艾灸脾俞、肾俞等背俞穴。
4、厥证
电解质紊乱引发的意识障碍或抽搐,类似中医“厥证”中的暑厥、痰厥等类型。气机逆乱、阴阳不相顺接为其主要病机,急症可针刺人中、十宣穴开窍醒神,缓解期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化痰开窍。需注意此类情况属危急重症,须立即中西医结合抢救。
5、水肿与癃闭
低钠血症所致水肿可归为“水肿”中的阴水证,而排尿障碍则属“癃闭”。肾阳衰微型水肿可用真武汤合五皮饮,膀胱气化不利型癃闭宜选济生肾气丸。外治法则包括葱白热敷脐部、甘遂末贴敷神阙穴等。此类情况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并监测尿量。
中医治疗电解质紊乱需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急性期以西医学纠正电解质为主,稳定期可采用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等综合调理。日常饮食宜选择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避免过食辛辣伤阴或生冷碍胃之物。运动建议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项目,忌大汗伤津。若出现明显乏力、心悸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进行电解质检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98万次播放
4.43万次播放
4.56万次播放
5.09万次播放
4.65万次播放
4.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