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是什么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导致。
1、发病机制
当母亲体内缺乏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时,母体免疫系统会产生IgG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后引发溶血。ABO血型不合多见于O型血母亲怀有A型或B型血胎儿,Rh血型不合则发生在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
2、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胎儿水肿、核黄疸。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间接胆红素为主。部分患儿伴有苍白、呼吸困难等贫血表现。
3、诊断方法
需进行母婴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超声检查可发现胎儿水肿,胆红素检测有助于判断溶血程度。
4、治疗措施
轻症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胆红素,中重度贫血需输注洗涤红细胞。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换血疗法清除致敏红细胞和抗体。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抗体介导的溶血过程,必要时使用人血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
5、预防措施
Rh阴性孕妇在妊娠28周和分娩后72小时内需接受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对有溶血病风险的孕妇需加强产前监测,包括抗体效价测定和胎儿超声检查。产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及时干预。
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需注意维持体温稳定,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无须中断,但需监测黄疸变化。出院后应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观察有无贫血表现。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或影响胆红素代谢的药物,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改变等核黄疸征兆时需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36万次播放
5.4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