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频是怎么得的
神经性尿频通常由心理因素、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神经性尿频可通过心理疏导、行为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干预。
1、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紧张可能干扰大脑对膀胱的控制功能,导致频繁产生尿意但实际排尿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考试压力大的学生或工作紧张的人群。可通过正念训练帮助缓解焦虑,必要时在心理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焦虑药物。家长需注意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大精神压力。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可能导致尿急尿频,每日排尿次数可能超过8次。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有关,常伴随突发性强烈尿意。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或米拉贝隆缓释片调节膀胱功能,配合盆底肌训练帮助改善症状。
3、神经系统病变
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膀胱神经传导,导致排尿控制障碍。这类患者除尿频外,可能同时存在排尿困难或尿失禁。需通过头颅MRI等检查明确病因,可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时需进行骶神经调节手术。
4、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等感染可能刺激膀胱黏膜,产生类似神经性尿频的表现。常见伴随排尿灼痛、尿液浑浊等症状。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抗感染治疗,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帮助冲刷尿道。
5、药物副作用
部分利尿剂如呋塞米片,以及某些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排尿次数增多。这种情况通常在用药后出现,停药后症状缓解。患者不应自行调整用药,需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更换药物品种或调整剂量。
神经性尿频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利尿物质,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并均匀分配。可进行膀胱训练逐步延长排尿间隔,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久坐压迫膀胱。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血尿、发热等情况,需立即复诊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2033次播放
8746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