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道的常见疾病
肝外胆道的常见疾病主要有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癌、胆总管囊肿和胆道蛔虫病。这些疾病可能由胆道梗阻、感染、先天发育异常或寄生虫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
1、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是指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多由胆固醇或胆色素沉积导致。结石可能阻塞胆管,引发胆汁淤积和胆管扩张。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绞痛、黄疸和恶心呕吐。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或手术切除。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胶囊、胆宁片和消炎利胆片。
2、胆管炎
胆管炎是胆管的炎症性疾病,常由细菌感染或胆管梗阻引起。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寒战高热、右上腹剧痛和皮肤巩膜黄染。治疗需控制感染和解除梗阻,可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抗生素,严重时需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3、胆管癌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与慢性胆管炎、胆管结石等因素相关。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可出现进行性黄疸、消瘦和腹部包块。确诊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顺铂等。
4、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囊肿是胆总管的先天性囊状扩张,可能与胆胰管合流异常有关。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腹痛、黄疸或反复胆管炎。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需手术切除囊肿并重建胆道引流,防止癌变风险。
5、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表现为突发剑突下钻顶样疼痛,可伴呕吐蛔虫。治疗以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为主,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严重梗阻需内镜取虫。
肝外胆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超声、CT或MRCP等检查明确诊断。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监测肝功能变化,遵医嘱用药并保持伤口清洁。日常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活动以防伤口裂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5万次播放 2025-06-27
6.8万次播放 2025-06-27
7.24万次播放 2025-06-27
7.15万次播放 2025-06-27
7.42万次播放 2025-06-27
7.26万次播放 2025-06-27
6.68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