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吃b12和叶酸有用吗
贫血患者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否有效取决于贫血类型,对巨幼细胞性贫血有明确疗效,对其他类型贫血作用有限。主要适用情况包括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贫血,而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需针对性治疗。
1、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和叶酸是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核心药物。该病由于DNA合成障碍导致红细胞成熟受阻,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参与甲基化反应,叶酸是核酸合成辅酶,联合补充可纠正造血异常。典型症状包括舌炎、四肢麻木,血常规显示MCV升高。
2、妊娠期贫血:
孕妇对叶酸需求增加5-10倍,缺乏会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和母体贫血。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0.4-0.8mg叶酸,维生素B12可协同预防巨幼变。但需先排除缺铁因素,妊娠中晚期往往需要联合铁剂治疗。
3、缺铁性贫血:
此类贫血占全部贫血的50%以上,需补充铁剂而非B族维生素。虽然叶酸和B12能促进红细胞生成,但无法纠正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患者常见指甲凹陷、异食癖,血清铁蛋白检测可明确诊断。
4、慢性病贫血:
炎症性疾病导致的贫血机制与铁代谢紊乱相关,补充B12和叶酸效果不佳。类风湿关节炎、肿瘤患者常见,需治疗原发病。特征为血清铁降低但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5、特殊人群:
胃切除术后、长期素食者可能出现B12吸收障碍,需终身肌注维生素B12。老年人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B12吸收,建议定期监测血清B12水平。恶性贫血患者需同时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
建议贫血患者先进行血常规、血清铁代谢、维生素B12及叶酸检测明确病因。日常可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烹饪时避免过度加热破坏叶酸。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需专科治疗,自行补充维生素可能延误病情。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有氧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