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包括哪些
心脏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及大血管介入治疗。
1、冠状动脉介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解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微创方法,通过导管技术植入支架或进行球囊扩张。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等疾病,能有效恢复心肌供血。治疗需结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
2、电生理消融:
心脏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通过导管定位异常电信号起源点并消融。对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效果显著,部分患者可实现根治。术后需短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
3、先心病封堵: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采用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异常通道。相比开胸手术创伤更小,适用于特定解剖类型的患者。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4、瓣膜介入: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二尖瓣修复术,适用于高龄或手术高风险患者。通过股动脉途径植入人工瓣膜,能显著改善主动脉瓣狭窄症状。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并监测瓣膜功能。
5、大血管治疗:
大血管介入治疗涵盖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肺动脉球囊成形术等。通过覆膜支架隔绝血管破口或扩张狭窄部位,能有效预防主动脉破裂等危急情况。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并定期进行血管影像学评估。
心脏介入术后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从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开始逐步恢复。戒烟限酒,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心率,术后1、3、6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