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
1、肝细胞变性:
病毒性肝炎早期以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为主要表现。肝细胞胞浆内出现疏松化、空泡化等水样变性,严重时可发展为气球样变。嗜酸性变是特征性改变,表现为肝细胞体积缩小、胞质浓缩呈深红色。这些病变与病毒直接损伤肝细胞膜及线粒体功能有关,通过保肝治疗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可改善。
2、肝细胞坏死:
根据范围可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块坏死。点状坏死多见于急性肝炎,表现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溶解;碎片状坏死见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小叶周边界板破坏;桥接坏死提示病情进展,可能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有关,需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3、炎症反应:
汇管区及肝小叶内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严重时形成淋巴滤泡。库普弗细胞增生并吞噬细胞碎片,炎症因子如TNF-α、IL-6参与肝损伤过程。抗炎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等药物。
4、再生修复:
残存肝细胞通过核分裂和胞质增生实现再生,形成双核或多核肝细胞。再生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索结构破坏。此阶段需补充维生素B族、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支持肝细胞修复,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
5、纤维化进展:
持续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导致Ⅰ、Ⅲ型胶原过度沉积,形成纤维间隔。早期纤维化可通过肝穿刺活检确诊,抗纤维化治疗可选用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晚期假小叶形成标志着肝硬化不可逆阶段,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病毒性肝炎患者需严格戒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弹性检测,乙肝患者需终身随访。肝硬化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筛查肝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 2 病毒性肝炎会传染吗
- 3 乙型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 4 病毒性肝炎是乙肝吗
- 5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功能性治
- 6 病毒性肝炎如何调理
- 7 病毒性肝炎症状是什么
- 8 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