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脑卒中康复的肌肉训练
脑卒中康复的肌肉训练可通过被动活动、主动辅助训练、抗阻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功能性任务训练等方式进行,通常由神经损伤、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运动控制障碍、感觉异常等原因引起。
1、被动活动:
早期卧床阶段需由治疗师或家属帮助完成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深静脉血栓。从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依次进行肩、肘、腕、髋、膝、踝的屈伸旋转,每日2-3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使用悬吊带辅助时可减轻重力影响。
2、主动辅助训练:
当患者出现自主肌肉收缩时,采用滑轮装置、弹力带或水中训练进行减重辅助。上肢可练习持杯、抓握毛巾,下肢进行床边坐位抬腿、踝泵运动。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完成刷牙、梳头等日常生活动作,每次训练20分钟。
3、抗阻训练:
肌力达3级后逐步增加阻力,上肢使用0.5-2kg沙袋练习屈肘伸腕,下肢通过绑腿沙袋进行直腿抬高。采用渐进式弹力带训练,从黄色低阻力带过渡到红色高阻力带。核心肌群训练包括桥式运动、平板支撑,每周3次。
4、平衡协调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从静态保持过渡到接球、拍气球等动态活动。站立期使用平衡垫、波速球改善本体感觉,配合视觉反馈训练。步行训练从平行杠内迈步到拄拐室外行走,逐步增加障碍物绕行、上下台阶等复杂任务。
5、功能性任务训练:
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进行穿衣、如厕、厨房操作等训练。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如捡拾不同大小物品、开关抽屉。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超市购物、公共交通等场景模拟,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康复训练需配合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促进肌肉合成,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太极、八段锦改善协调性。训练前后进行热敷和低频电刺激,定期评估Brunnstrom分期调整方案。出现肌肉疼痛或痉挛时及时调整强度,持续6个月以上可获得显著功能改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
- 2 高血压的脑卒中有什么关系
- 3 脑卒中急性期怎么办
- 4 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是多少
- 5 神内脑卒中如何筛查
- 6 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办
- 7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时机
- 8 脑卒中康复分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