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怎么判断得血栓
脚踝骨折后判断血栓形成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常见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异常、静脉显露等。
1、症状观察:
血栓早期表现为患侧小腿或足部突发肿胀,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或痉挛样痛,站立时加重。皮肤可能出现发红、发热或青紫色改变,部分患者可见浅静脉扩张。与骨折后正常肿胀的区别在于血栓性肿胀进展迅速且不对称,按压肌肉时疼痛明显。
2、体征检查:
霍曼斯征阳性足背屈时小腿疼痛及尼霍夫征阳性腓肠肌挤压痛提示深静脉血栓可能。测量双侧小腿周径差异超过3cm需警惕,血栓形成侧肢体皮温常较健侧升高1-2℃。足背动脉搏动通常不受影响,可与动脉栓塞鉴别。
3、D-二聚体检测:
血浆D-二聚体水平超过500μg/L时需考虑血栓形成,但骨折本身会导致该指标升高,故需结合临床判断。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急性血栓,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影像学确认。检测应在制动后24-48小时进行,避免假阴性。
4、超声检查:
加压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静脉管腔不可压缩性、血流信号消失或血栓回声。近端静脉血栓检出率可达95%,对腓肠肌静脉丛血栓敏感性约70%。检查时应对比健侧,观察静脉瓣膜运动及血流频谱变化。
5、CT静脉造影:
对于超声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者,可采用CT静脉造影明确诊断。该检查能清晰显示髂静脉、下腔静脉等深静脉系统,血栓表现为血管内充盈缺损。肾功能异常者需慎用造影剂,孕妇推荐MR静脉造影替代。
骨折后血栓预防应贯穿全程,包括早期踝泵运动、梯度压力袜使用及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每日进行足趾屈伸运动200次以上,睡眠时抬高患肢20-30度。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K含量稳定的蔬菜,控制钠盐摄入。出现单侧肢体肿胀加剧、胸痛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症状有什么
- 2 骨折一个月了为什么还肿
- 3 右眼眶上壁骨折怎么办
- 4 脚骨折打了钢针多久能下地
- 5 小孩腿骨折了吃什么
- 6 骨折处有针扎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 7 脚内踝骨折严重吗
- 8 右桡骨小头骨折后疼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