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需要检查什么
高血压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尿液分析、心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1、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的核心手段,需在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家庭自测血压建议使用经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早晚各测2-3次。诊室血压测量时需静坐5分钟,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可记录24小时血压波动,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
2、血液生化检测:
需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四项、血肌酐和尿酸等指标。高血糖可能提示代谢综合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肾功能评估包括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钾异常可能与醛固酮增多症相关。甲状腺功能检测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3、尿液分析:
尿常规检查关注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标志。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0mg提示肾脏实质病变。尿钠排泄检测有助于判断盐敏感性高血压,尿儿茶酚胺代谢物筛查嗜铬细胞瘤。
4、心电图检查:
基础心电图可发现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等心肌劳损表现。伴有胸痛症状时需做运动负荷试验,心律失常患者建议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能精准评估左心室肥厚程度和舒张功能。
5、影像学评估:
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评估外周动脉硬化。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时需进行肾动脉CTA或MRA。肾上腺CT检查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患者应每年复查上述项目,合并糖尿病者需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频率。饮食建议采用得舒饮食模式,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戒烟限酒并保持体重指数<24,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血压控制不佳或出现靶器官损害时需及时调整降压方案,常用药物包括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缬沙坦和利尿剂氢氯噻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