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荨麻疹有什么区别
湿疹与荨麻疹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包括发病机制、皮损特征、病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治疗方式。
1、病因差异:
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慢性炎症反应引起,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环境干燥等因素有关。荨麻疹多由过敏原触发,如食物海鲜、坚果、药物青霉素、昆虫叮咬等导致组胺释放,属于I型超敏反应。
2、皮损特征:
湿疹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渗出或脱屑,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化,边界不清且对称分布。荨麻疹为突发的风团样隆起,中央苍白周围红晕,形态不规则但边界清晰,皮损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3、病程差异:
湿疹病程迁延易复发,急性期持续数周后转为慢性。荨麻疹发作急骤,单个皮损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但可能反复发作,持续超过6周则定义为慢性荨麻疹。
4、伴随症状:
湿疹常伴剧烈瘙痒,抓挠后易继发感染。荨麻疹除瘙痒外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眼睑、口唇肿胀,严重者可伴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需紧急处理。
5、治疗方式:
湿疹治疗需修复皮肤屏障如凡士林、外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严重时需注射肾上腺素或糖皮质激素。
日常护理中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使用温和保湿剂如含神经酰胺产品,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荨麻疹患者需记录过敏日记排查诱因,急性发作期可冷敷缓解瘙痒。两者均需注意避免搔抓,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反应如胸闷、喉头水肿,应立即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或免疫调节治疗。饮食方面湿疹患者需警惕高组胺食物如腌制食品,荨麻疹患者应严格回避已知过敏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