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骨质疏松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骨质疏松的治疗需标本兼治,短期缓解疼痛与长期改善骨密度缺一不可。疼痛控制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物理疗法、支具固定实现;骨密度提升依赖钙剂补充、维生素D调节、抗骨吸收药物。忽视治本可能导致骨折风险持续存在,单纯止痛会掩盖病情进展。
1、急性疼痛管理: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常导致剧烈疼痛,短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局部冷敷缓解症状。疼痛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但需避免超过72小时以防止肌肉萎缩。临床常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但需配合钙剂预防低钙血症。
2、骨代谢调节:维生素D缺乏是东亚人群骨质疏松高发主因,每日需补充800-1200IU维生素D3促进肠钙吸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监测血钙水平,严重者需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骨流失加速,可考虑雷洛昔芬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营养支持方案:每日钙摄入应达1000-1200mg,优先选择乳制品、豆腐、芝麻等天然食物。高盐饮食会加速尿钙排泄,建议控制每日钠摄入低于5g。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合成,老年人每日需保证1-1.2g/kg优质蛋白摄入。
4、力学刺激干预:负重运动如快走、爬楼梯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每周建议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振动训练通过机械负荷促进骨形成,特别适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太极拳等平衡训练可降低跌倒风险,减少脆性骨折发生概率。
5、并发症预防: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急性椎体骨折止痛,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邻近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患者建议24小时内手术,术后需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患者需建立终身管理意识,每日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饮食注意钙磷比例平衡,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渐进式抗阻训练应作为基础干预手段,体重管理对肥胖患者尤为重要。定期骨密度检测可动态评估治疗效果,骨折高风险人群需进行家居防跌倒改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
- 2 骨质疏松用什么药好
- 3 骨质疏松骨折怎么治疗
- 4 骨质疏松应该补什么
- 5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误区
- 6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
- 7 骨质疏松吃什么药
- 8 骨质疏松吃什么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