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血小板16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降至16×10⁹/L属于高危状态,需立即就医处理。血小板减少可能由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药物副作用、感染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等症状。
1、骨髓抑制: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导致巨核系造血受抑,需通过输注血小板悬液紧急纠正。同时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或艾曲泊帕刺激血小板生成,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避免碰撞。
2、感染因素:严重感染可加速血小板消耗,需进行血培养鉴定病原体。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同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提升抗感染能力。
3、凝血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会导致血小板急剧下降,需检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配合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必要时补充冷沉淀物。
4、药物影响: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会抑制血小板生成,需调整化疗方案剂量。可考虑使用血小板保护剂氨磷汀,并提前进行HLA配型以备血小板输注无效时使用。
5、脾脏因素: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破坏增加,需超声评估脾脏大小。对于巨脾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顽固性病例需评估脾动脉栓塞或脾切除术的可行性。
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进食坚硬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监测意识变化警惕颅内出血。饮食选择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纠正贫血,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确保食物软烂易消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