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贫血了怎么办,
宝宝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宝宝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感染性疾病、遗传因素、生长发育过快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6个月以上宝宝需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泥等,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西蓝花、猕猴桃促进铁吸收。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多摄入瘦肉、蛋黄等高铁食物。避免用牛奶完全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牛奶含铁量低且可能引发肠道隐性出血。
2、补充铁剂
确诊缺铁性贫血需遵医嘱使用铁剂,常见有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铁剂应在两餐间服用,与维生素C同服可提升吸收率,避免与牛奶、钙剂同服。治疗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黑便、恶心等副作用,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2-3个月储存铁蛋白。
3、治疗原发病
慢性腹泻或肠道畸形导致的贫血需治疗基础疾病,如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控制腹泻。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需进行基因检测,中间型或重型患儿可能需要脾切除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贫血需使用阿苯达唑颗粒等驱虫药。
4、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或出现心力衰竭时需紧急输血,宜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细胞红细胞制品,输血速度控制在5ml/kg·h以内。G6PD缺乏症患儿输血前需严格筛查供血者G6PD活性,避免诱发溶血危象。输血后需监测有无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
5、定期复查
补铁治疗2周后需复查网织红细胞计数,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之后每3个月随访直至铁蛋白达标。遗传性贫血患儿每1-2个月需检查血常规,生长发育期应加强营养评估。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从2月龄开始定期筛查贫血,持续至2周岁。
家长需定期监测宝宝面色、指甲床颜色及活动耐力,避免长期接触含铅物品。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早产儿辅食添加不宜晚于矫正月龄6个月。贫血纠正后仍应保持均衡饮食,1岁内每日奶量不超过1000ml,过量奶制品会抑制铁吸收。若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万次播放
7.23万次播放
6.51万次播放
7.02万次播放
7.37万次播放
6.56万次播放
6.6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