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疼怎么办
胆囊结石疼痛可通过解痉镇痛药物、抗生素治疗、微创手术、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胆囊结石疼痛通常由结石嵌顿、胆汁淤积、合并感染、饮食刺激、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解痉镇痛药物:
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山莨菪碱、间苯三酚等解痉药物缓解胆道痉挛,疼痛剧烈者可联合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长期使用可能掩盖病情进展。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可配合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
2、抗生素治疗:
当出现发热、血象升高时提示合并感染,需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炎症。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胆囊化脓或穿孔,需密切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抗生素使用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3、微创手术:
反复发作或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者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者可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暂时缓解症状。术后需注意保持术口清洁干燥,逐步恢复低脂饮食。
4、生活方式调整:
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减轻胆囊负担,缓解后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日常应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规律进食可预防胆汁淤积。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有助于稀释胆汁,适度运动可促进胆汁排泄。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胆囊结石属于"胁痛"范畴,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等方剂疏肝利胆。耳穴压豆选取胆、肝、交感等穴位可辅助止痛,针灸阳陵泉、胆囊穴等也有缓解作用。需注意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不可自行滥用清热利胆药物。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建议采用低脂高纤维模式,可多食用冬瓜、玉米须等利胆食材,严格限制酒精摄入。每餐不宜过饱,饭后适当活动有助于胆汁排出。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变化,出现持续性腹痛、黄疸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维持适度体重但避免快速减肥,保持良好心态对预防发作也有积极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