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该怎么治疗
胆囊结石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体外碎石、胆囊切除手术、经皮胆镜取石等方式治疗。胆囊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等因素引起。
1、饮食调节: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胆囊负担。每日饮食应以低脂肪、高纤维为主,可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搭配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保持规律的三餐习惯有助于胆汁正常排泄。
2、药物治疗:
对于胆固醇性结石,可选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溶石药物。合并胆绞痛时可使用山莨菪碱缓解平滑肌痉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周期通常较长,需定期复查评估效果。
3、体外碎石:
适用于单发且直径小于2厘米的结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破碎成小颗粒后随胆汁排出。该治疗需配合药物辅助排石,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发热等反应。治疗后需进行超声复查确认结石清除情况,必要时需重复治疗。
4、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开腹手术适用于合并严重粘连或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大多在3-6个月内逐渐适应。
5、经皮胆镜取石:
通过皮肤穿刺建立通道,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出结石,适用于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该方式可保留胆囊功能,但存在结石复发风险。术后需放置引流管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避免长期饥饿和快速减肥,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以上。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定期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烹饪方式建议选择蒸煮炖,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可适量补充坚果和橄榄油等健康脂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