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生病时不宜喝奶可能与消化功能减弱、加重炎症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乳糖不耐受加剧、特定疾病禁忌等因素有关。
生病期间消化酶活性降低,牛奶中的酪蛋白和脂肪难以分解,易引发腹胀腹泻。可选择低乳糖配方奶或稀释喂养,单次饮用量减少50%。
牛奶蛋白质可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组胺,加重呼吸道黏膜水肿。急性咽喉炎或肺炎患儿可用豆浆、米汤替代,每日补充维生素C 100mg促进修复。
抗生素类如四环素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沉淀,降低药效。服用抗菌药物需间隔2小时再饮奶,优先选择无乳糖液态营养补充剂。
肠道感染时乳糖酶分泌不足,未分解乳糖引发渗透性腹泻。可临时改用发酵酸奶,其中乳酸菌含量需>1×10^6CFU/mL。
急性胃肠炎需禁奶48小时,轮状病毒感染建议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肾病综合征患儿应限制牛奶的高磷摄入。
疾病恢复期可逐步恢复饮奶,从每日50mL开始观察耐受情况。优先选择含益生菌的低温酸奶,搭配小米粥等易消化主食。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推荐蒸煮炖等低温处理。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手法以脐周顺时针轻压为宜。保证每日饮水量达体重kg×50mL,维持电解质平衡。体温正常3天后可尝试添加乳制品,若出现皮疹或腹泻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