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HBV表面抗原阳性时,常提示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应结合患者的症状、接触史、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1、症状:当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可在接触病毒后的1周左右,出现乏力、厌食、尿色加深、肝区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等;
2、接触史:与乙型肝炎患者有血液、体液及其他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共用注射器、针头的病史,或有多个性伴侣等均可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其他检查结果:当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应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艾滋病两对半等。当患者出现蜘蛛痣、肝掌、脾大,伴随肝病面容或腹水等症状时,可以检查甲胎蛋白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等。当发现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时,可以明确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对于无症状的携带者和非高危人群,一般不建议抗病毒治疗。但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遵医嘱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禁止喝酒,避免进食油腻、辛辣食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